找到相关内容309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圆觉经》与禅宗思想

    摇湛然常住。唤作‘旧日主人翁’,万象森罗,染净诸法皆从中出”,是超出因果、时空、凡圣、生灭、有无等一切对立的圆满觉心,是禅宗所参证的“主人翁”、“威音那畔人”、“空劫前自己”《真心直说》。 “主人公”...却洁净如故。禅宗以“主人翁”、“威音那畔”、“空劫前自己”等来象征这颗本原的心,强调真心在缠而不染。这颗圆觉妙心,也就是“大光明藏”,正如宏智《圆觉经颂 ·大光明藏》所咏: 衲僧拨转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4752211.html
  • 一真法界和十法界

    唤作“主人翁”、“无底钵”、“没弦琴”、“无尽灯”等十几种名词,又说:“若达真心、诸名尽晓,昧此真心,诸名皆滞。故于真心,切宜仔细。”学佛者对自性本具的真心不理解,实在就是盲修瞎炼,净宗也不例外。  ...

    王信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81353028.html
  • 说十二分教之本生

    律师所传的本生,大都是印度民间故事的佛化。本生中的主人翁非但不限于古圣贤者之流,而扩及各类有情众生,有天王、王、大臣、长者、婆罗门、仙人、平民、贱民、鬼神,乃至于鹿、象、猕猴、马、鱼、鸟类等傍生、律藏...

    林健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63254612.html
  • 觉之教育理想研究之三大原则

    我国民情社会者,俾便下一代之主人翁对国家,民族,东方文化及人类社会之根本教育有一理想之指标,使其于生命历程中,得以摄取充分之养分,以涵养丰富、美善之人生。  为使社会人士对觉之教育有更广泛、更深入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0756455.html
  • 心灵行者翁藻光

    地方被称为佛迹岭,武夷山留下了他的第一处佛迹岭。也就是说武夷山是禅师在福建的第一个宏法之地。自此,武夷山成了福建率先从民间朝圣进入佛教信仰的精神领地。本文的主人翁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。   出家修行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2157890.html
  • 知讷和曹溪宗——朝鲜民族化佛教宗派

    、“主人翁”、“无底钵”等等。这种真心的本体“超出因果,通贯古今”,一切山河大地,草木丛林,“染净诸法皆从中出”。他认为此真心人人皆有,“圣凡本同”。“一切众生迷妄,盖迷此心也。一切行人发悟,盖悟此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01858511.html
  • 僧青年的时代使命——实事求是,真修实干

    责任的稀释和偏离,致使很多行人走入舍本逐末的误区,一个有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的僧青年,绝不会因为自己态度的模糊而使信众的视野停滞不前,我们应该本着是法说是法,非法说非法的原则,以畅佛本怀的心境与气宇,使...

    宏 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0358827.html
  • 弘扬佛教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

    人人各尽所能、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,充满活力的社会,需要全社会做出共同努力,广大佛教徒更是义不容辞,应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主人翁精神,发扬优良传统,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,深刻把握其科学内涵,...

    增 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20159254.html
  • 从佛教看[生死一线间]

    一切心识赖以起减的源流,也是有情色身不可须臾或离的支持者,玄奘三藏说它是[去後来先作主公]。这个生命的[主人翁],深藏在生理、心理的最底端,何时离去,何时宣告生命结束:在这之前,尽管像植物人那样身心机能...

    释常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0864091.html
  • 佛教社会高等教育之意义与目标

    佛教社会高等教育之意义与目标  晓 云  前 言  宇宙浩茫,人生如寄,然而物必有主,亦有所依;禅人正视“主人翁”,即示入遵循于世路中知津有所,标明正范。如示意炬高悬,照明所趣,则人之必须教育以正其心,先正其所学者在是。现世知识智能发挥,惊人猛进之新奇科技,似是斯时斯世之创立二刚无古人”之功绩。然反观吾人心灵深处之落寞无端,试想人之所需者,究为何求?因思教育之职责和义务,应予以适当之答案...

    晓 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4164481.html